本文作者:admin

黎族解析_黎族禁忌资料

admin 2021-03-08 56
黎族解析_黎族禁忌资料摘要: 黎族在海南的什么地方黎族是我国岭南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海南省中南部的琼中县、白沙县、昌江县、东方县、乐东县、陵水县、保亭县、通什市、三亚市等七县二市之内,其余散居在海南省的万宁、屯...
    

黎族在海南的什么地方     黎族是我国岭南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海南省中南部的琼中县、白沙县、昌江县、东方县、乐东县、陵水县、保亭县、通什市、三亚市等七县二市之内,其余散居在海南省的万宁、屯昌、琼海、澄迈、儋县、定安等县.由于分布地区不同和方言、服饰等的差异,其自称有"伴"、"岐"、"杞"、"美孚"、"本地"等.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黎族人口数为.使用黎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不同地区方言不同.也有不少群众兼通汉语.1957年曾创制拉丁字母形式的黎文方案.     

黎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黎族人民居住在海南岛的中南部,黎族中84.7%分布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琼中、保亭、白沙、乐东、昌江、陵水6个自治县和享受民族自治地方政策待遇的三亚、通什、东方3市,少数散居于万宁、儋州、琼海3市和屯昌县等.     

黎族 禁忌       黎族实行一夫一妻制的父系小家庭,儿女成年后即住在屋外的"寮房"里.婚后妻子一经在夫家定居,夫妻便与父母分居别炊.建国前多早婚,由父母作主,但婚前司以自由谈恋爱.盛行婚后不落夫家(婚后新娘返回娘家居住一、二年乃至七、八年后,才定居夫家)的风俗.非婚生子女不受歧视.离婚和23再嫁比较自由.       黎族妇女束髻于脑后,插以箭猪毛或金属、牛骨制成的发簪,披绣花头巾,上衣对襟开襟无扣,尚青色,下穿无褶织绣花纹的统裙,盛装时戴项圈、手镯、脚环、耳环等,有些地方的妇女的耳环多且重,耳根下垂至肩,史称"儋耳".部分地区居民仍保留古代称为"雕题"的文面、文身风俗,特别是妇女有文身风俗,一般从十二三岁开始至婚前陆续完成,个别有婚后完成的.文身工具是植物刺针、小竹木棒和植物染料.文身的部位主要是脸、颈、胸和四肢等处.不同地区,文身图案差别很大.这种习俗目前已基本消失,仅在偏僻地区能够见到.男子结鬃缠头,上衣无领对襟,下穿前后两幅布的吊檐.这些衣服都以棉、麻为料,自纺自织自染自缝而成.饮食比较简朴,以大米、番薯、玉米为主食,多以狩猎、采集所得为副食,只种少量蔬菜,且多从汉区引种.妇女爱嚼槟榔.住屋多为金字形茅屋,泥糊竹笪为墙.在白沙县偏僻山区和合亩地区还保留屋顶似船篷,地板架空离地的船形屋.       三月三爱情节       农历三月初三是黎族人民一年一度的盛会日子.会场一般设在开阔的橡胶林里,头上绿叶蔽天,脚下"叶毯"铺地,幽邃、凉爽、安谧.难怪"三月三"就成了当地人自由选择配偶而被称为"爱情节".传说远古时代,聚居于昌化江畔的黎族百姓遭受了一次大洪灾.只有一对恋人坐在大葫芦瓢里幸免于难,被漂流到燕窝岭       边.三月初三,洪水退去,俩人结为夫妻.男耕女织,生儿育女,相濡以沫,辛勤劳作,又渐渐使黎族繁衍发展起来.后人奉他们为祖先,每逢三月三便隆重纪念.节日里男女老少身着盛装,带着糕点、粽子,小伙子们捕鱼,姑娘们做饭烤鱼,然后把祭品供于有天妃和观音化石的岩洞口.拜祭毕,青年们来到活动会场,进行射箭、爬竿、摔跤、拔河、荡秋千等.夜幕降临,岸边燃起堆堆篝火,小伙子撑开花伞,姑娘们的银饰及贝壳饰物在火光下闪闪烁烁.情歌婉转,舞蹈渐起,由平缓抒情而进入欢乐奔放.有时一对对情人悄悄离开篝火旁,小伙子把耳铃挂在姑娘耳朵上,把鹿骨做的发钗插在姑娘的发髻上,姑娘把自己亲手精心编织的七彩腰带系于情郎腰间,双方信誓旦旦,相约明年三月三不见不散.因三月三从其来历和主要活动内容来说,都与婚恋有关,故而也称为爱情节.       丧葬仪式各地不同,接近汉区的有停棺打醮、看风水择地起坟的风俗.合亩地区死者葬在氏族的公共墓地,以独木棺土葬,不筑坟立碑,葬后不再祭扫.       [编辑本段]宗教信仰       黎族没有形成统一的宗教,各地均以祖先崇拜为主,也有自然崇拜,个别地区还残留着氏族图腾崇拜的痕迹.黎族信鬼,特别是祖先鬼,祭祖先是黎族的重要宗教活动,以求祖先保家人平安. "黎族人们为追念黎母繁衍黎人的伟绩,并告诫后人,女子绣面\纹身是祖先定下来的规矩,女人若不绣面\纹身,死后先祖不相认--祖先崇拜     

关于黎族??     黎 族 概 况      祖国南疆的海南岛,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浩瀚的南海碧波上.因唐代贞元五年(公元789年)前后在海南岛设立了琼州、崖州、儋州、万州和振州,故海南岛又有"琼崖"、"琼州"之称.海南省于1988年4月26日宣告成立.      黎族人民居住在海南岛的中南部,区域总面积占全岛一半以上,海南岛东北高,西南低,以五指山为中心而形成伞形地势,中部地区为五指山腹地,五指山主峰海拔1867米,超过千米的山峰有30多座.岛内各大河流都发源于五指山脉,形成许多独流入海的放射状水系.流域水量面积在5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11条,其中流量较大的有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陵水河、藤桥河等.河谷狭窄、滩多流急,蓄存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海南岛多台风、多雨.在潮湿的森林植被覆盖条件下,发育形成以花岗岩风化物为主要土质的砖红壤、黄红壤、山地黄壤和山地草甸土,风化层和腐植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沿海平原按气候类分为南滨海区和西部海区.南滨海区有三亚市和陵水、乐东两县沿海乡镇,260多公里的狭长地带,坡度在15度以下的可耕面积占60%.西滨海区包括东方市和昌江黎族自治县沿海乡镇,其地势以平原为主,丘陵、台地较少,坡度在15度左右的可耕面积达85%,黎族居住区的山地占总面积45.6%;台地占17%,平原和河流约有684万多亩,尚有荒山荒地500多万亩未利用,开发潜力极大.      黎族居住区处于北回归线以南,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光照充足,长夏微冬,四季常春.当祖国北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时候,这里正是春光融融,百花盛开的季节.年平均气温23℃-25℃,因为海风调节和地势较高,夏季虽然炎热,但非酷暑,最热的七八月气温很少超过38℃,最冷的时候也很少低于10℃.冬春干旱,夏秋多雨,干湿季节明显,大部分地区降雨量为1500-2000毫米.由于高温多雨,全年无霜,气候条件优越,稻谷1年可以3熟,玉米、薯类、豆类、花生、甘蔗等作物终年可种,瓜果四季不绝,是我国热带经济作物及反季节瓜菜最好的生产基地.      黎族总人口达万人(1990年),其中84.7%分布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琼中、保亭、白沙、乐东、昌江、陵水6个自治县和享受民族自治地方政策待遇的三亚、通什、东方3市,少数散居于万宁、儋州、琼海3市和屯昌县等.      黎族源于古代"百越"的一支,早在秦汉以前就从两广地区陆续来到海南岛定居."黎"这一专有族称始于唐末,沿用至今.      黎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无文字,通用汉文.      黎族的宗教信仰以祖先崇拜为主,杂以自然崇拜,有些地区还保留着图腾崇拜的痕迹.      因状似倒扣船只而得名的船形屋,是黎族的传统住房.黎族称其为"布隆亭竿",意为"竹架棚房子"."布隆亭竿"有辅地形、高架形和向金字型过渡三种.其共同特点是茅草房顶,木头或竹子的梁柱,编竹抹泥墙、竹条墙或椰叶墙;屋内设火灶,灶上方悬挂竹筏,作 烤干食物用,屋顶侧面开天窗."布隆亭竿"中没有间隔和睡床,居住者一般在灶旁铺席席地而睡.现在在黎族 地区这种房屋已不多见,多数住室已为金字顶代替,靠近城镇的黎族人已住进瓦房.      黎族服装以棉麻为原料.黎族人多穿对襟无领上衣,妇女穿对襟无袖开胸上衣,下穿筒裙,裙上绣有各种图案.黎锦是黎族人最为著名的纺织工艺品,以其技术精巧细密、色彩艳丽富于特色而驰名天下,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嚼槟榔是黎族人的一种嗜好,槟榔是待客、定婚不可缺少的佳品.据说槟榔有助消化、驱绦虫、降血压、提神健胃的作用.      在节日劳动间歇,黎族人喜欢跳"竹竿舞",通常是在庭院或打谷场上跳这种舞.舞时,两边各蹲4个人,每个人双手平握竹竿末端,按节奏张合敲打,舞者随着竹竿的张合,两脚不断上跳下踏,做出各种美妙动作,舞蹈颇为热烈,引人入胜.      "三月三"是黎族民间的传统节日.节日当天,各村寨都要举行祭祖仪式,青年男女盛装打扮聚集到一起,各自以对歌的形式相邀族外的意中人,随后一对对有情人分散到丛林翠竹中或山间小河边互诉衷肠.入夜,篝火燃起,人们尽情游戏娱乐.天快亮时,恋爱中的男女依依惜别   ,互送定情信物,相约来年"三月三"相会.     另:关于黎族的其他资料,请进入黎族网站:      黎族民族历史      黎族语言文字      黎族宗教信仰      黎族饮食文化      黎族传统节日      黎族民族体育      黎族风俗习惯      黎族民族娱乐      黎族传统医学      黎族艺术天地      黎族名胜古迹      黎族民族首页     黎族网站链接地址:     

黎族的民族分布     黎族主要聚居在海南省中南部的琼中县、白沙县、昌江县、东方市、乐东县、陵水县、保亭县、五指山市、三亚市等七县二市之内,

黎族解析_黎族禁忌资料

其余散居在海南省的万宁、屯昌、琼海、澄迈、儋州、定安等市县. 明代的海南黎族,除会同县因与乐会分县而无黎族外,可谓遍布全岛各州、县.黎族所占人口比例与人口分布密度大致成反比,人口集中的东部恰是黎族人口占比例最低的地区,中部和西部则相反,反映了岛东部汉族人由少数变为多数,黎族部分汉化,部分由"生黎"变为"熟黎"这一民族成分的地域性结构改变过程.     明代时,黎族分布还比较广,但至清代,居地有所缩小,人数也有所减少.清代海南有3个州10个县,除去文昌黎族已与汉人融为一体、会同县因明代分县时黎峒归乐会县而无黎族外,其余州、县均有黎族居住,而定安黎占地最广. 黎族源于岭南的骆越人和驻守岭南的中原人.秦始皇征服岭南各部族后,岭南的骆越人与驻守岭南的中原人开启了融合之路.秦末汉初,秦将赵佗据岭南建立"南越国",对临近大陆的海南岛进行开发,居住在岭南的骆越人和中原人在南越国的主导下登上海南岛,并在海南岛上繁衍生息,逐渐融合形成今日之黎族先民.     南越国归汉后,汉武帝在海南岛设置珠崖、儋耳两郡,又有大量中原汉人进入海南岛,客观上促进了黎族先民的发展.自唐朝开始,黎族和岭南其他民族一起被泛称为"里"、"蛮"、"俚"、"僚"等."黎"这一专有族称始于唐末,到宋代才固下来. 有人根据古地理变迁及人类发展史逻辑做出假想,认为"海南岛文化之发端(黎族初民的移殖)至少可上溯到最后一次冰期的海退期间(迄今3万—1万年)",并提出"海南岛初民移居的年代至少为1万年前,是由陆路桥迁徙而来"的设想.这种观点把黎族的古代史上推至万年以前,它与1992—1993年两次在三亚市荔枝沟镇落笔洞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化石的年代(迄今1万年左右)相吻合.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admin本文地址:http://rgxlgjg.cn/rgxz/19709.html发布于 2021-03-08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瑞格星座网-星座运势、星座配对、查询、塔罗牌、算命、风水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