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八卦五行和地支五行不冲突吗八卦跟五行是两个系统,就好比两家人人一样.它们之间的五行并不矛盾,一个是河图里面体现出来的,一个是根据洛书里面表达出来的.只是他们的万物类象差不多而已.地...
八卦五行和地支五行不冲突吗
八卦跟五行是两个系统,就好比两家人人一样.它们之间的五行并不矛盾,一个是河图里面体现出来的,一个是根据洛书里面表达出来的.只是他们的万物类象差不多而已.地支五行表达的是阴阳在地球的落实情况,后天八卦是天体运行的轨迹.你把他们当做两个系统就好了,就好比警察跟军人就是不一样的系统.
免费测生辰八字五行
生辰八字分析如下
生日(公历): 2011年 2月 15日 8时30分
生日(农历): 辛卯年 正月 十三 辰时
八 字: 辛卯 庚寅 辛丑 壬辰
五 行: 金木 金木 金土 水土
纳 音: 松柏木 松柏木 壁上土 常流水
五行分析:
总述:八字基本平衡,八字喜「火」,起名最好用五行属性为「火」的字.分析如下:
此命五行金旺;五行缺火;日主天干为金 (同类为:金土;异类为:火木水.五行统计: 2木, 0火, 2土, 3金, 1水)
用神分析:〖同类得分〗:金3.20,土1.06,共计4.26分;〖异类得分〗:火0.36,木2.28,水1.50,共计4.14分;〖差〗:0.12分;〖综合旺衰得分〗:0.12分,「八字基本平衡」;〖八字喜用神〗:八字基本平衡,八字喜「火」,「火」就是此命的「喜神」.
天干地支所对应的五行属性
原发布者:nangcy_008
天干地支五行对照表??天干、地支与五行的对应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阳阴阳阴阳阴阳阴阳阴木木火火土土金金水水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阳阴阳阴阳阴阳阴阳阴阳阴水土木木土火火土金金土水年的干支方法一:???首先要能记住十大天干和十二地支,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地支纪年法首先是天干在前,地支在后,比如今年2005就为-乙酉年.???天干算法:4、5、6、7、8、9、0、1、2、3对应的十天干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数字为年代的最后的一位数字,比如2005年,最后一位是5,对应的天干就是乙;???地支的算法:用年代数除以12,后面的余数就代表某个地支,余数分别为:4、5、6、7、8、9、10、11、0(能整除)、1、2、3,代表地支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比如2005年为例:年代末尾数为5,对应的天干为乙,2005除以12,余数为1,对应的地支为酉,所以2005年为乙酉年.方法二:对应数字:1、2、3、4、5、6、7、8、9、0相应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对应数字:1、2、3、4、5、6、7、8
天干地支五行查询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五行:金木水火土
天干地支与五行
命主姓名:刘,出生地:北京北京.
出生公历:2009年8月28日1时32分(北京时间),星期五.
出生农历:己丑年 七月 初九日 丑时.
财 印 日元 食
坤造 己 壬 乙 丁(日空寅、卯)
丑 申 巳 丑
藏干 癸辛己 戊庚壬 庚丙戊 癸辛己
枭杀财 才官印 官伤才 枭杀财
地势 衰 胎 沐浴 衰
纳音 霹雷火 剑锋金 佛灯火 洞下水
五行可以这样理解:
年 月 日 时
天干 阴土 阳水 阴木 阴火
地支 阴土 阳金 阴火 阴土
藏干 阴水癸 阳土戊 阳金庚 阴水癸
阴金辛 阳金庚 阳火丙 阴金辛
阴土己 阳水壬 阳土戊 阴土己
通过藏干把地支转化为天干,然后对应天干地支的五行就可以知道这个四柱中五行的多少.
光知道这个用处不大,这个体系比较复杂.这个人是属阴木(乙)的.
天干地支五行的意思
干支为何物?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传说天干地支是黄帝时候的大挠氏所创.其在运用中有许多神奇的地方,这对现代人来说还是个迷!
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那么,干支纪法的发明者究竟是谁呢?
虽然有以下一些说法来考证干支的起源,但是究竟是谁发明?最早出现于何时?始终都是一个谜.
大约在战国末年,依据各国史官长期积累下来的材料编成的史书《世本》说:"容成作历,大桡作甲子","二人皆黄帝之臣,盖自黄帝以来,始用甲子纪日,每六十日而甲子一周".看来干支是大挠创制的,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故有枝干名也."
《三命通会》论支干源流73:夫干犹木之干,强而为阳;支犹木之枝,弱而为阴.昔盘古氏明天地之道,达阴阳之变为三才.首君以天地既分之后,先有天而后有地,由是气化而人生焉,故天皇氏一姓十三人,继盘古氏以治,是73天灵淡泊,无为而俗自化,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其十干73:于逢、旃蒙、柔兆、疆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 、昭阳;十二支73:困敦、赤奋若、摄提格、单于、执徐、大荒落、敦洋、协洽、 滩、作噩、阉茂、大渊献.蔡邕独断73:"干,干也.其名有十,亦73十母,即今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是也;支,枝也.其名十有二,亦73十二子,即今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是也."谓之天皇氏者,取其天开于子之义也;谓之地皇氏者,取其地辟于丑之义也;谓之人皇氏者,取其人生于寅之义也.故干支之名在天皇时始制,而地皇氏则定三辰,道分昼夜,以三十日为一月,而干支始各有所配.人皇氏者,主不虚王,臣不虚贵,政教君臣所自起,饮食男女所自始,始得天地之气而有子母之分,于是干支始有所属焉.至于伏羲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中观万物与人,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以作甲历而文字生焉.逮及黄帝授河图,见日月星辰之象,于是始有星官之书.命大尧探五行之情,占斗纲所建,于是始作甲子配五行纳音之属.
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
什么是天干地支?天干地支和五行有关系吗?
十天干,是楼上说的,十二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答:【地支与五行、方位的关系】
子(鼠)属阳水,北方;亥(猪)属阴水,北方.
寅(虎)属阳木,东方;卯(兔)属阴木,东方.
巳(蛇)属阴火,南方;午(马)属阳火,南方.
申(猴)属阳金,西方;酉(鸡)属阴金,西方.
辰(龙).戌(犬)属阳土,中方;
丑(牛).未(羊)属阴土,中方.
【天干与五行、方位的关系】
甲为栋梁之木,东方.乙为花果之木,东方.丙为太阳之火,南方.丁为灯烛之火,南方.
戊为城墙之土,中方.己为田园之土,中方.庚为斧钺之金,西方.辛为首饰之金,西方.
壬为江河之水,北方.癸为雨露之水,北方.
来自:Du知道君
天干地支,阴阳五行?
天干地支是早在公元前二千六百九十七年,於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
我国历法以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29.5306天)为一月,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 365.2419 天)为一年,为使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设置闰月.据记载,西元前六世纪中国开始采用十九年七闰月法协调阴历和阳历.
天干地支,是过去人建历法时,为了方便做60进位而设出的符号.对古代的中国人而言,天干地支的存在,就像阿拉伯数字般的单纯,而且后来更开始把这些符号运用在地图、方位及时间(时间轴与空间轴)上,所以这些数字被赋於的意思就越来越多了.
古人(一说黄帝)观测朔望月,发现两个朔望月约是59天的概念.12个朔望月大体上是354天多(与一个回归年的长度相近似),古人因此就得到了一年有12个月的概念.在搭配日记法(十天干),产生阴阳合历,发展出现在的天干地支;较为成熟时应该是在夏商周这几个朝代.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
历法用天干、地支编排年号和日期,天干共十个字,因此又称为「十干」,其排列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个字,排列顺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以一个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对阳支,阴干对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得到六十年一周期的甲子回圈.称为"六十甲子"或"花甲子".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
天干地支这共二十二个的符号错综有序,充满圆融性与规律性.它显示了大自然运行的规律,即时(时间)空(方位)互动,和「阴」与「阳」的作用结果.中国历法包含了阴阳五行的思想和自然回圈运化的规律.
年:每个干支为一年,六十个干后,又从头算起,周而复始,循环不息.由甲子开始,满六十年称做一甲子或一花甲子.称为干支纪年法.
月:正月是由寅开始,每个月的地支固定不变,然后依次与天干组合;由第一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从甲子月到癸亥月,共六十甲子,刚好五年.
日:由甲子日开始,按顺序先后排列,六十日刚好是一个干支的周期.
时:由甲子时开始,但记时的地支固定不变,每天十二个时辰.
补充典故:
相传黄帝时代,因有蚩尤神扰乱,黄帝忧民之若,遂与蚩尤大战於涿鹿之野,流血百里不能治之,黄帝於是斋戒沐浴、筑坛祀天、方丘礼地.天乃降十干 (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帝乃将十干圆布像天形,十二支方布像地形,始以干为天,支为地,然后乃能治之.后有大挠氏将十天干、十二地支分配成六十甲子,并以黄来开国日定为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此为天干地支之由来.
五行观念的萌生稍晚于阴阳,作为五行的基本内容,金、木、水、火、土则早就被人们认识到了.五行最初专指五星(水星、火星、金星、木星、土星)的运行,至战国时代,著名阴阳家邹衍把地上的金、木、水、火、土这五种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依照天上星象的五行运动,建立了五行学说,借以说明自然界多种事物之间更为复杂的关系.并将其与阴阳学说结合起来,论述自然界事物的产生及运动规律,从而形成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源头.
古代医家把阴阳学说用于医学的同时,也引入了五行学说,用以解释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相互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复杂关系.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均可根据其特性归属于五行,每一类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亦具有与五行运动相适应的规律.
人体是一个小宇宙,是最精确的自我调控体系,五行学说以相生相克理论论述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和协调平衡关系,并将这种自动调节机制称之为制化调节,以此维持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的.在人的整个生命过程中,五脏之间就是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共同维持整体的内环境稳定状态.
然而,当事物正常的生克制化调节受到破坏,就会出现相乘相侮的异常现象,对人体来说,就是病理状态.
五行相乘:乘是乘虚侵袭,相乘就是相克太过,其顺序与相克一致,相乘是超过了正常制约,克制太过而成为病害.
五行相侮:侮是恃强凌弱,相侮是反克,与相克的顺序相反,是事物的反向克制.为病理状态下的异常现象.
在临床,用五行生克乘侮规律不仅能说明疾病的传变,了解病情的预后;而且能调理各脏
天干地支所对应的五行属性
原发布者:nangcy_008
天干地支五行对照表??天干、地支与五行的对应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阳阴阳阴阳阴阳阴阳阴木木火火土土金金水水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阳阴阳阴阳阴阳阴阳阴阳阴水土木木土火火土金金土水年的干支方法一:???首先要能记住十大天干和十二地支,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地支纪年法首先是天干在前,地支在后,比如今年2005就为-乙酉年.???天干算法:4、5、6、7、8、9、0、1、2、3对应的十天干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数字为年代的最后的一位数字,比如2005年,最后一位是5,对应的天干就是乙;???地支的算法:用年代数除以12,后面的余数就代表某个地支,余数分别为:4、5、6、7、8、9、10、11、0(能整除)、1、2、3,代表地支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比如2005年为例:年代末尾数为5,对应的天干为乙,2005除以12,余数为1,对应的地支为酉,所以2005年为乙酉年.方法二:对应数字:1、2、3、4、5、6、7、8、9、0相应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对应数字:1、2、3、4、5、6、7、8
天干地支五行查询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五行:金木水火土
天干地支与五行
命主姓名:刘,出生地:北京北京.
出生公历:2009年8月28日1时32分(北京时间),星期五.
出生农历:己丑年 七月 初九日 丑时.
财 印 日元 食
坤造 己 壬 乙 丁(日空寅、卯)
丑 申 巳 丑
藏干 癸辛己 戊庚壬 庚丙戊 癸辛己
枭杀财 才官印 官伤才 枭杀财
地势 衰 胎 沐浴 衰
纳音 霹雷火 剑锋金 佛灯火 洞下水
五行可以这样理解:
年 月 日 时
天干 阴土 阳水 阴木 阴火
地支 阴土 阳金 阴火 阴土
藏干 阴水癸 阳土戊 阳金庚 阴水癸
阴金辛 阳金庚 阳火丙 阴金辛
阴土己 阳水壬 阳土戊 阴土己
通过藏干把地支转化为天干,然后对应天干地支的五行就可以知道这个四柱中五行的多少.
光知道这个用处不大,这个体系比较复杂.这个人是属阴木(乙)的.
天干地支五行的意思
干支为何物?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传说天干地支是黄帝时候的大挠氏所创.其在运用中有许多神奇的地方,这对现代人来说还是个迷!
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那么,干支纪法的发明者究竟是谁呢?
虽然有以下一些说法来考证干支的起源,但是究竟是谁发明?最早出现于何时?始终都是一个谜.
大约在战国末年,依据各国史官长期积累下来的材料编成的史书《世本》说:"容成作历,大桡作甲子","二人皆黄帝之臣,盖自黄帝以来,始用甲子纪日,每六十日而甲子一周".看来干支是大挠创制的,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故有枝干名也."
《三命通会》论支干源流73:夫干犹木之干,强而为阳;支犹木之枝,弱而为阴.昔盘古氏明天地之道,达阴阳之变为三才.首君以天地既分之后,先有天而后有地,由是气化而人生焉,故天皇氏一姓十三人,继盘古氏以治,是73天灵淡泊,无为而俗自化,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其十干73:于逢、旃蒙、柔兆、疆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 、昭阳;十二支73:困敦、赤奋若、摄提格、单于、执徐、大荒落、敦洋、协洽、 滩、作噩、阉茂、大渊献.蔡邕独断73:"干,干也.其名有十,亦73十母,即今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是也;支,枝也.其名十有二,亦73十二子,即今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是也."谓之天皇氏者,取其天开于子之义也;谓之地皇氏者,取其地辟于丑之义也;谓之人皇氏者,取其人生于寅之义也.故干支之名在天皇时始制,而地皇氏则定三辰,道分昼夜,以三十日为一月,而干支始各有所配.人皇氏者,主不虚王,臣不虚贵,政教君臣所自起,饮食男女所自始,始得天地之气而有子母之分,于是干支始有所属焉.至于伏羲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中观万物与人,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以作甲历而文字生焉.逮及黄帝授河图,见日月星辰之象,于是始有星官之书.命大尧探五行之情,占斗纲所建,于是始作甲子配五行纳音之属.
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
什么是天干地支?天干地支和五行有关系吗?
十天干,是楼上说的,十二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答:【地支与五行、方位的关系】
子(鼠)属阳水,北方;亥(猪)属阴水,北方.
寅(虎)属阳木,东方;卯(兔)属阴木,东方.
巳(蛇)属阴火,南方;午(马)属阳火,南方.
申(猴)属阳金,西方;酉(鸡)属阴金,西方.
辰(龙).戌(犬)属阳土,中方;
丑(牛).未(羊)属阴土,中方.
【天干与五行、方位的关系】
甲为栋梁之木,东方.乙为花果之木,东方.丙为太阳之火,南方.丁为灯烛之火,南方.
戊为城墙之土,中方.己为田园之土,中方.庚为斧钺之金,西方.辛为首饰之金,西方.
壬为江河之水,北方.癸为雨露之水,北方.
来自:Du知道君
天干地支,阴阳五行?
天干地支是早在公元前二千六百九十七年,於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
我国历法以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29.5306天)为一月,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 365.2419 天)为一年,为使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设置闰月.据记载,西元前六世纪中国开始采用十九年七闰月法协调阴历和阳历.
天干地支,是过去人建历法时,为了方便做60进位而设出的符号.对古代的中国人而言,天干地支的存在,就像阿拉伯数字般的单纯,而且后来更开始把这些符号运用在地图、方位及时间(时间轴与空间轴)上,所以这些数字被赋於的意思就越来越多了.
古人(一说黄帝)观测朔望月,发现两个朔望月约是59天的概念.12个朔望月大体上是354天多(与一个回归年的长度相近似),古人因此就得到了一年有12个月的概念.在搭配日记法(十天干),产生阴阳合历,发展出现在的天干地支;较为成熟时应该是在夏商周这几个朝代.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
历法用天干、地支编排年号和日期,天干共十个字,因此又称为「十干」,其排列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个字,排列顺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以一个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对阳支,阴干对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得到六十年一周期的甲子回圈.称为"六十甲子"或"花甲子".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
天干地支这共二十二个的符号错综有序,充满圆融性与规律性.它显示了大自然运行的规律,即时(时间)空(方位)互动,和「阴」与「阳」的作用结果.中国历法包含了阴阳五行的思想和自然回圈运化的规律.
年:每个干支为一年,六十个干后,又从头算起,周而复始,循环不息.由甲子开始,满六十年称做一甲子或一花甲子.称为干支纪年法.
月:正月是由寅开始,每个月的地支固定不变,然后依次与天干组合;由第一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从甲子月到癸亥月,共六十甲子,刚好五年.
日:由甲子日开始,按顺序先后排列,六十日刚好是一个干支的周期.
时:由甲子时开始,但记时的地支固定不变,每天十二个时辰.
补充典故:
相传黄帝时代,因有蚩尤神扰乱,黄帝忧民之若,遂与蚩尤大战於涿鹿之野,流血百里不能治之,黄帝於是斋戒沐浴、筑坛祀天、方丘礼地.天乃降十干 (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帝乃将十干圆布像天形,十二支方布像地形,始以干为天,支为地,然后乃能治之.后有大挠氏将十天干、十二地支分配成六十甲子,并以黄来开国日定为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此为天干地支之由来.
五行观念的萌生稍晚于阴阳,作为五行的基本内容,金、木、水、火、土则早就被人们认识到了.五行最初专指五星(水星、火星、金星、木星、土星)的运行,至战国时代,著名阴阳家邹衍把地上的金、木、水、火、土这五种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依照天上星象的五行运动,建立了五行学说,借以说明自然界多种事物之间更为复杂的关系.并将其与阴阳学说结合起来,论述自然界事物的产生及运动规律,从而形成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源头.
古代医家把阴阳学说用于医学的同时,也引入了五行学说,用以解释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相互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复杂关系.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均可根据其特性归属于五行,每一类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亦具有与五行运动相适应的规律.
人体是一个小宇宙,是最精确的自我调控体系,五行学说以相生相克理论论述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和协调平衡关系,并将这种自动调节机制称之为制化调节,以此维持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的.在人的整个生命过程中,五脏之间就是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共同维持整体的内环境稳定状态.
然而,当事物正常的生克制化调节受到破坏,就会出现相乘相侮的异常现象,对人体来说,就是病理状态.
五行相乘:乘是乘虚侵袭,相乘就是相克太过,其顺序与相克一致,相乘是超过了正常制约,克制太过而成为病害.
五行相侮:侮是恃强凌弱,相侮是反克,与相克的顺序相反,是事物的反向克制.为病理状态下的异常现象.
在临床,用五行生克乘侮规律不仅能说明疾病的传变,了解病情的预后;而且能调理各脏
天干地支与五行
命主姓名:刘,出生地:北京北京.
出生公历:2009年8月28日1时32分(北京时间),星期五.
出生农历:己丑年 七月 初九日 丑时.
财 印 日元 食
坤造 己 壬 乙 丁(日空寅、卯)
丑 申 巳 丑
藏干 癸辛己 戊庚壬 庚丙戊 癸辛己
枭杀财 才官印 官伤才 枭杀财
地势 衰 胎 沐浴 衰
纳音 霹雷火 剑锋金 佛灯火 洞下水
五行可以这样理解:
年 月 日 时
天干 阴土 阳水 阴木 阴火
地支 阴土 阳金 阴火 阴土
藏干 阴水癸 阳土戊 阳金庚 阴水癸
阴金辛 阳金庚 阳火丙 阴金辛
阴土己 阳水壬 阳土戊 阴土己
通过藏干把地支转化为天干,然后对应天干地支的五行就可以知道这个四柱中五行的多少.
光知道这个用处不大,这个体系比较复杂.这个人是属阴木(乙)的.
天干地支五行的意思
干支为何物?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传说天干地支是黄帝时候的大挠氏所创.其在运用中有许多神奇的地方,这对现代人来说还是个迷!
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那么,干支纪法的发明者究竟是谁呢?
虽然有以下一些说法来考证干支的起源,但是究竟是谁发明?最早出现于何时?始终都是一个谜.
大约在战国末年,依据各国史官长期积累下来的材料编成的史书《世本》说:"容成作历,大桡作甲子","二人皆黄帝之臣,盖自黄帝以来,始用甲子纪日,每六十日而甲子一周".看来干支是大挠创制的,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故有枝干名也."
《三命通会》论支干源流73:夫干犹木之干,强而为阳;支犹木之枝,弱而为阴.昔盘古氏明天地之道,达阴阳之变为三才.首君以天地既分之后,先有天而后有地,由是气化而人生焉,故天皇氏一姓十三人,继盘古氏以治,是73天灵淡泊,无为而俗自化,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其十干73:于逢、旃蒙、柔兆、疆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 、昭阳;十二支73:困敦、赤奋若、摄提格、单于、执徐、大荒落、敦洋、协洽、 滩、作噩、阉茂、大渊献.蔡邕独断73:"干,干也.其名有十,亦73十母,即今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是也;支,枝也.其名十有二,亦73十二子,即今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是也."谓之天皇氏者,取其天开于子之义也;谓之地皇氏者,取其地辟于丑之义也;谓之人皇氏者,取其人生于寅之义也.故干支之名在天皇时始制,而地皇氏则定三辰,道分昼夜,以三十日为一月,而干支始各有所配.人皇氏者,主不虚王,臣不虚贵,政教君臣所自起,饮食男女所自始,始得天地之气而有子母之分,于是干支始有所属焉.至于伏羲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中观万物与人,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以作甲历而文字生焉.逮及黄帝授河图,见日月星辰之象,于是始有星官之书.命大尧探五行之情,占斗纲所建,于是始作甲子配五行纳音之属.
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
什么是天干地支?天干地支和五行有关系吗?
十天干,是楼上说的,十二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答:【地支与五行、方位的关系】
子(鼠)属阳水,北方;亥(猪)属阴水,北方.
寅(虎)属阳木,东方;卯(兔)属阴木,东方.
巳(蛇)属阴火,南方;午(马)属阳火,南方.
申(猴)属阳金,西方;酉(鸡)属阴金,西方.
辰(龙).戌(犬)属阳土,中方;
丑(牛).未(羊)属阴土,中方.
【天干与五行、方位的关系】
甲为栋梁之木,东方.乙为花果之木,东方.丙为太阳之火,南方.丁为灯烛之火,南方.
戊为城墙之土,中方.己为田园之土,中方.庚为斧钺之金,西方.辛为首饰之金,西方.
壬为江河之水,北方.癸为雨露之水,北方.
来自:Du知道君
天干地支,阴阳五行?
天干地支是早在公元前二千六百九十七年,於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
我国历法以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29.5306天)为一月,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 365.2419 天)为一年,为使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设置闰月.据记载,西元前六世纪中国开始采用十九年七闰月法协调阴历和阳历.
天干地支,是过去人建历法时,为了方便做60进位而设出的符号.对古代的中国人而言,天干地支的存在,就像阿拉伯数字般的单纯,而且后来更开始把这些符号运用在地图、方位及时间(时间轴与空间轴)上,所以这些数字被赋於的意思就越来越多了.
古人(一说黄帝)观测朔望月,发现两个朔望月约是59天的概念.12个朔望月大体上是354天多(与一个回归年的长度相近似),古人因此就得到了一年有12个月的概念.在搭配日记法(十天干),产生阴阳合历,发展出现在的天干地支;较为成熟时应该是在夏商周这几个朝代.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
历法用天干、地支编排年号和日期,天干共十个字,因此又称为「十干」,其排列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个字,排列顺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以一个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对阳支,阴干对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得到六十年一周期的甲子回圈.称为"六十甲子"或"花甲子".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
天干地支这共二十二个的符号错综有序,充满圆融性与规律性.它显示了大自然运行的规律,即时(时间)空(方位)互动,和「阴」与「阳」的作用结果.中国历法包含了阴阳五行的思想和自然回圈运化的规律.
年:每个干支为一年,六十个干后,又从头算起,周而复始,循环不息.由甲子开始,满六十年称做一甲子或一花甲子.称为干支纪年法.
月:正月是由寅开始,每个月的地支固定不变,然后依次与天干组合;由第一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从甲子月到癸亥月,共六十甲子,刚好五年.
日:由甲子日开始,按顺序先后排列,六十日刚好是一个干支的周期.
时:由甲子时开始,但记时的地支固定不变,每天十二个时辰.
补充典故:
相传黄帝时代,因有蚩尤神扰乱,黄帝忧民之若,遂与蚩尤大战於涿鹿之野,流血百里不能治之,黄帝於是斋戒沐浴、筑坛祀天、方丘礼地.天乃降十干 (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帝乃将十干圆布像天形,十二支方布像地形,始以干为天,支为地,然后乃能治之.后有大挠氏将十天干、十二地支分配成六十甲子,并以黄来开国日定为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此为天干地支之由来.
五行观念的萌生稍晚于阴阳,作为五行的基本内容,金、木、水、火、土则早就被人们认识到了.五行最初专指五星(水星、火星、金星、木星、土星)的运行,至战国时代,著名阴阳家邹衍把地上的金、木、水、火、土这五种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依照天上星象的五行运动,建立了五行学说,借以说明自然界多种事物之间更为复杂的关系.并将其与阴阳学说结合起来,论述自然界事物的产生及运动规律,从而形成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源头.
古代医家把阴阳学说用于医学的同时,也引入了五行学说,用以解释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相互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复杂关系.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均可根据其特性归属于五行,每一类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亦具有与五行运动相适应的规律.
人体是一个小宇宙,是最精确的自我调控体系,五行学说以相生相克理论论述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和协调平衡关系,并将这种自动调节机制称之为制化调节,以此维持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的.在人的整个生命过程中,五脏之间就是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共同维持整体的内环境稳定状态.
然而,当事物正常的生克制化调节受到破坏,就会出现相乘相侮的异常现象,对人体来说,就是病理状态.
五行相乘:乘是乘虚侵袭,相乘就是相克太过,其顺序与相克一致,相乘是超过了正常制约,克制太过而成为病害.
五行相侮:侮是恃强凌弱,相侮是反克,与相克的顺序相反,是事物的反向克制.为病理状态下的异常现象.
在临床,用五行生克乘侮规律不仅能说明疾病的传变,了解病情的预后;而且能调理各脏
什么是天干地支?天干地支和五行有关系吗?
十天干,是楼上说的,十二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答:【地支与五行、方位的关系】
子(鼠)属阳水,北方;亥(猪)属阴水,北方.
寅(虎)属阳木,东方;卯(兔)属阴木,东方.
巳(蛇)属阴火,南方;午(马)属阳火,南方.
申(猴)属阳金,西方;酉(鸡)属阴金,西方.
辰(龙).戌(犬)属阳土,中方;
丑(牛).未(羊)属阴土,中方.
【天干与五行、方位的关系】
甲为栋梁之木,东方.乙为花果之木,东方.丙为太阳之火,南方.丁为灯烛之火,南方.
戊为城墙之土,中方.己为田园之土,中方.庚为斧钺之金,西方.辛为首饰之金,西方.
壬为江河之水,北方.癸为雨露之水,北方.
来自:Du知道君
天干地支,阴阳五行?
天干地支是早在公元前二千六百九十七年,於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
我国历法以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29.5306天)为一月,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 365.2419 天)为一年,为使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设置闰月.据记载,西元前六世纪中国开始采用十九年七闰月法协调阴历和阳历.
天干地支,是过去人建历法时,为了方便做60进位而设出的符号.对古代的中国人而言,天干地支的存在,就像阿拉伯数字般的单纯,而且后来更开始把这些符号运用在地图、方位及时间(时间轴与空间轴)上,所以这些数字被赋於的意思就越来越多了.
古人(一说黄帝)观测朔望月,发现两个朔望月约是59天的概念.12个朔望月大体上是354天多(与一个回归年的长度相近似),古人因此就得到了一年有12个月的概念.在搭配日记法(十天干),产生阴阳合历,发展出现在的天干地支;较为成熟时应该是在夏商周这几个朝代.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
历法用天干、地支编排年号和日期,天干共十个字,因此又称为「十干」,其排列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个字,排列顺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以一个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对阳支,阴干对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得到六十年一周期的甲子回圈.称为"六十甲子"或"花甲子".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
天干地支这共二十二个的符号错综有序,充满圆融性与规律性.它显示了大自然运行的规律,即时(时间)空(方位)互动,和「阴」与「阳」的作用结果.中国历法包含了阴阳五行的思想和自然回圈运化的规律.
年:每个干支为一年,六十个干后,又从头算起,周而复始,循环不息.由甲子开始,满六十年称做一甲子或一花甲子.称为干支纪年法.
月:正月是由寅开始,每个月的地支固定不变,然后依次与天干组合;由第一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从甲子月到癸亥月,共六十甲子,刚好五年.
日:由甲子日开始,按顺序先后排列,六十日刚好是一个干支的周期.
时:由甲子时开始,但记时的地支固定不变,每天十二个时辰.
补充典故:
相传黄帝时代,因有蚩尤神扰乱,黄帝忧民之若,遂与蚩尤大战於涿鹿之野,流血百里不能治之,黄帝於是斋戒沐浴、筑坛祀天、方丘礼地.天乃降十干 (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帝乃将十干圆布像天形,十二支方布像地形,始以干为天,支为地,然后乃能治之.后有大挠氏将十天干、十二地支分配成六十甲子,并以黄来开国日定为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此为天干地支之由来.
五行观念的萌生稍晚于阴阳,作为五行的基本内容,金、木、水、火、土则早就被人们认识到了.五行最初专指五星(水星、火星、金星、木星、土星)的运行,至战国时代,著名阴阳家邹衍把地上的金、木、水、火、土这五种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依照天上星象的五行运动,建立了五行学说,借以说明自然界多种事物之间更为复杂的关系.并将其与阴阳学说结合起来,论述自然界事物的产生及运动规律,从而形成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源头.
古代医家把阴阳学说用于医学的同时,也引入了五行学说,用以解释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相互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复杂关系.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均可根据其特性归属于五行,每一类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亦具有与五行运动相适应的规律.
人体是一个小宇宙,是最精确的自我调控体系,五行学说以相生相克理论论述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和协调平衡关系,并将这种自动调节机制称之为制化调节,以此维持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的.在人的整个生命过程中,五脏之间就是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共同维持整体的内环境稳定状态.
然而,当事物正常的生克制化调节受到破坏,就会出现相乘相侮的异常现象,对人体来说,就是病理状态.
五行相乘:乘是乘虚侵袭,相乘就是相克太过,其顺序与相克一致,相乘是超过了正常制约,克制太过而成为病害.
五行相侮:侮是恃强凌弱,相侮是反克,与相克的顺序相反,是事物的反向克制.为病理状态下的异常现象.
在临床,用五行生克乘侮规律不仅能说明疾病的传变,了解病情的预后;而且能调理各脏
腑功能,防止病邪传入其它脏腑,控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