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时,每家都煮好糯米饭、一碗鱼,一碗肉等,都摆在地上(也有的摆在桌上),并在自己的稻田里采摘7—9根稻苞来放在糯米饭碗边上,然后烧香、纸,由长者掐一丁点鱼肉和糯米饭抛在地上,并滴几滴酒,以表示敬祭和祈祷丰收,然后把摘来的稻苞撕开,挂两根在神龛上,其余给小孩撕开来吃,全家人就高高兴兴地共进美餐.
第二天,各村寨的男女老幼者纷纷穿着新衣来观看芦笙会,参加跳芦笙会,参加跳芦笙舞;有的拉马来跑马场赛
马,有的牵水牯牛来斗牛场斗牛,节期一般2天.
6、芦笙节
流行于贵州的凯里、麻江、丹寨各县交界的舟溪一带.各地的节期不
统一,一般在农历的正、二或三月;个别地区选在七月举行.主要是祭祀祖先,庆祝丰收.
一般在节日之前要举行仪式,先由某村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祭祖,与此同时,各家各户都在自家自行祭祖,随后各村各寨的姑娘穿着盛装,佩戴银花银饰,小伙子们都各自带着芦笙,从四方八面向芦笙场地涌来,各村的男子青年都各自围成圆圈,吹笙跳舞,持续四五天,气氛十分热烈,是一种融歌、舞、乐于一体的群众性的文艺活动.
7、花山节
此节又名"踩花山"、"跳花场"、"踩场"、"踩山"等,流行于贵州黔西北苗族地区.每年正月初六至初八跳年场,二月十四至十六日跳桃花场,七月十六至十八日跳米花场.先选好接花种或接花秆.所谓"接花种",就是用三匹马挂红,去其他花场上驮少量的泥土来堆积在新场上,以示花种;"接花秆"是用长青树做成,高三至四米,立于花场的中心.
8、踩鼓节
流传于贵州的凯里、丹寨、雷山等县的苗族地区.在每年农历二月的第一个猪场天,苗族青年男女自动聚集于当地规定的歌场上踩鼓.这种鼓是用实心楠木挖空、两端绷以牛皮作成的.届时,由一个有威望的老人,将放在他家的楠木鼓和鼓架一齐搬进鼓场,并用力敲鼓,人们都闻声前来翩翩起舞,年轻人趁机择偶;老年人也穿着新衣,围着楠木鼓唱古歌.
舞毕,姑娘们便拿出亲手编织的花带,敬献在楠木鼓上,表示对楠木鼓的感恩.人们尽情欢唱,直到天黑才离开鼓场.最后,由鼓主把楠木鼓抬回家,端放于楼上.每逢节日还要用鱼肉敬祭楠木鼓.
9、祭尤节
"祭尤节"是苗族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苗语叫"农尤"(nongx yul),"农"意为祭或吃,"尤"为人名,族名,每年农历10月的第二个丑日聚会祭奠苗族古歌传颂的祖先蚩尤的场所开展一系列的祭祀活动.2007年入选贵州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0、游方节
"游方"又称"友方",是凯里市境内的苗族青年男女进行社交和娱乐的一种形式.苗族小伙子和姑娘们往往通过这种活动结识朋友、物色对象或倾吐爱情.为了选择一个称心如意的终身伴侣,有的小伙子往往要爬山涉水到十几里、几十里甚至上百里的村寨去游方.
扩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