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号,为什么称为鬼节???
农历7月15号
七月十四/十五日包容的节俗比较复杂,既是民间的鬼节,又是道家的中元节,佛教的盂兰盆节,僧道俗三流合一.
根据古书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除、清、九)等三节,都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道藏》载:"中元之日,地官勾搜选众人,分别善恶……于其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囚徒饿鬼,当时解脱".民间则多是在此节日怀念亲人,并对未来寄予美好的祝愿.
因为惧厉的心理,民众于日常生活中复合儒、佛、道三教,成为农历7月15日的中元节,民间则称农历7月为"鬼月".
四大鬼节:三月三、清明节、七月十五、十月初一
七月十五中国鬼节?
鬼节,顾名思义,即鬼过的节日,民俗演化为常人祭拜鬼神之俗.鬼节有中西之分,在中国有四大鬼节,分别是清明节,三月三,七月十五,十月初一.西方鬼节中有墨西哥鬼节,泰国鬼节等,但最著名的是万圣节.
在上鬼节古神话中难以见到死后世界的描绘,"鬼"字最初也并不是现在的意义.甲骨文中"鬼"本是会意字,下面是个"人"字,上面是个可怕的脑袋,意即像人的怪物.[2]
后来逐渐演化194死之后所变之物.《礼记?祭义》已说得很明确:"众生必死,死必归士,此之谓鬼."《礼记?祭义》则进一步指出:"庶人庶士无庙,死73鬼."那就是达官贵人死后有庙供奉,终年有人祭祀,则成了神,普通百姓死后无庙享祭,四处飘泊,才是鬼.
先秦典籍中涉及到"鬼"的的文字很多,孔夫子有名句"敬鬼神而远之",可见儒家是信奉鬼神的,但只是"敬"而已.
后来虽有东汉王充的无鬼论,但总还无法动摇国人对鬼神的迷信.
到了清代蒲松龄笔下,虽有凶神恶煞般的厉鬼,但更多的是重情意、懂礼仪年轻漂亮的女鬼,读了《聊斋》之后,不但不觉得鬼可怕,反而觉得十分可爱.
中国鬼文化的完善和充实得益于佛道两教.道教是地产,佛教是汉鬼节 活动魏时从西土传人,融入儒家文化和世俗文化,人死后的阴间世界(佛家也称冥间),也就是鬼们生活的世界逐渐构建起来.道家的主要建筑是丰都城,并在四川东部长江之滨的平都山上具体演示.风景秀美的平都山本是道家的七十二福地之一,西汉的王方平和东汉的阴长生都曾在此修炼,后得道成仙.丰都的由仙而鬼,与两位仙人的姓氏有关,王、阴倒读便是阴王,遂成了"阴间之王"
,经过历代的演绎,加上《西游记》、《钟馗传》等神魔小说的渲染,丰都便被营建成一座阴森可怖的鬼城,于是有了奈何桥、鬼门关、阴阳界、天子殿、无常殿、城隍庙等阴间地面和各级官府.比之于道教的阴间,佛教的冥间要完整系统得多.佛教有所谓"十界"之说,也就是世界上存在着十种境界,分别是佛、菩萨、缘觉、声闻、天、人、阿修罗、畜生、恶鬼、地狱.前四者称"四圣",即已经超凡入圣,脱离了生死轮回之苦,后六者叫"六凡",要在秽土中不尽地轮回,最后三者又叫"三恶道""三恶趣",是更为不幸的境界,而地狱则是不幸之最.地狱有十八层之多,越往下层,苦难越深重.地狱中不但有阎罗、判官、鬼卒等凶神恶煞,还有刀山、油锅、碾盘、锯解、石磨种种酷刑,因此人死后最怕的是进入十八层地狱.
为什么说7月15是鬼节?
相传农历七月是"鬼月".七月初一是"鬼门关"大开的日子,从七月初一鬼门关开启起,到三十日鬼门关关闭这段日子里,阴间的无主孤魂都会涌到阳间,徘徊于任何人迹可到的地方找东西吃.所以人们纷纷在七月里以诵经作法等事举行普渡以普遍超渡孤魂,恐防它们为祸社区,又或祈求鬼魂帮助治病和保佑家宅平安.
一般认为七月十五是鬼节的正日,亦是鬼门大开的日子,这时侯阴气最重,所以当晚最好不要出街,以免撞鬼,另外,最好亦不要到河边或海边等地,以免不小心失足,就成了水鬼的替身.除此之外,最好不要乱说一些不吉利或得罪灵界的说话,以免招惹阴灵.
在"鬼节"到来前一个星期就开始忙活,买来纸钱,叠成元宝状,到了七月半那天,找个地方,用粉笔或石头划个圈,开始给过世的亲人烧纸钱.一边烧一边会呼唤亲人的名字!叫他们回家来,来享用祭品.
一般人们会到天黑之后开始烧纸钱.要天黑透才去烧,天没有黑谁敢出来取钱?去烧纸的来回路上,遇到烧纸尽量绕开,不要踩到,有时候一个路口排满了纸灰堆,想绕都绕不开,那只好请你小心地穿插过去,有时候还可能需要大跨步一下,过去之前你要先说一句,对不起,借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