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历和阳历怎么转换
1,怎样换算那是专家们的事,我们只要会查万年历就可以了,在万年历上专家们已经为我们排列好了年月日的对照,你查查就得了。一般地说,阳历月分总是超前1,有时短期间会是超前2,或不朝前,并不固定.
2,阴历是月亮绕地球一周为一个月的历法,而二十四节气的排列是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的历法,也是阳历的一种.我国现行的历法是把24节气历法和阴历编在一起的历法,是阴阳混合历法.
3,关于24 节气历法是这样的:以太阳为中心,将中心角24等分,地球轨道(椭圆形)上对应的24段便是24节气期间.在位置确定上,白天最短的那一天为冬至,白天最长的那天为夏至.
农历与新历的换算公式是怎么样?
很遗憾。因为公历(现在用的是格里历,以前还曾用儒列历)和中国农历都不是严格按一个公式计算得到的,所以两个历法没有直接的公式。
试图用一个简单的公式,而不利用许多像万年历一样的数据(尽管可以简化),就达到公农历转换的目的,这是不可能的。我们能见到的所有公农历转换的软件,都存有多少不等的一些年份的历法数据。
这些数据之中,最重要的是农历的每月天数。因为农历是阴阳历,阴历部分(按月相编的部分)决定月日,阳历部分(按太阳高度编的部分)就是节气。节气基本上是与公历直接对应的,可以较容易的推算;但月相周期与地球公转的关系相对复杂,一般都需要天文观测数据授时,所以农历每月是大月还是小月没有简单的公式。
至于公历和农历的置闰,倒都有一定的方式推算,并不困难。
如果只是天文数据,其实都还是可以算的——因为天文周期十分稳定,我们只要严格地按天文周期推算就可以了。可是还有更为麻烦的一点,就是公历和农历这些历法,并不是完全严格地按照天文上的实际周期进行的,还有许多人为的因素。最著名的就是罗马皇帝几次修改2、8等月份长短,以及儒列历中因计算不准确而人为地去掉了十天等事。中国农历也有因为古代天文观测不准确造成的政府颁布的历法与天象不吻合的(我们不能苛求古人观测的精度)。所以这两部历法都是与一个时期社会有关的东西,也就没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了。
农历和阳历是怎么换算的
每月初一叫做朔,最后一日叫做晦。农历十五或十六或十七叫做望,望的后一天叫做既望 所以每年春节的大年三十并不在同一天。农历的基础是「回归年」和「朔望月」。「回归年」是太阳接连两次通过春分点所需的时间,即365.2422日(365日5小时48分46秒)。「朔望月」是月球接连两次朔(新月)或两次望(满月)相隔的时间,即29.5306日(29日12小时44分3秒)。
由于12个「朔望月」只有354.3672日,跟「回归年」的365.2422日相差超过10日,把相差累积起来便成为闰月。早在公元前五、六百年的春秋时代,中国历法便采用十九年七个闰月的安排
但中国的农历和西藏的农历以及韩国的农历计算方法不一样,一般要相差一二天。
阴历日期是以月亮的圆缺为计月单位,其以逢朔为初一,以月望为十五(大月为十六日),以月晦为二十 九日(大月为三十日)。然而目前记时通常用阳历日期表达,如欲将阳历日期换算成阴历日期可以用以下两种方法:其一是查《新编万年历》,如查1984年6月8日是阴历几日?翻开万年历6月10日是阴历十一,则逆推6月8日是阴历初九。其二可以利用公式推算阴历日期:
设:公元年数-1977(或1901)=4Q+R
则:阴历日期=14Q+10.6(R+1)+年内日期序数-29.5n
(注:式中Q、R、n均为自然数,R<4)
例:1994年5月7日的阴历日期为:
1994-1977=17=4×4+1
故:Q=4,R=1 则:5月7日的阴历日期为:
14×4+10.6(1+1)+(31+28+31+30+7)-29.5n
=204.2- 29.5n
然后用29.5去除204.2得商数6......27.2,6即是n值,余数27即是阴历二十七日。
公历和农历之间怎么换算?
很遗憾。因为公历(现在用的是格里历,以前还曾用儒列历)和中国农历都不是严格按一个公式计算得到的,所以两个历法没有直接的公式。 试图用一个简单的公式,而不利用许多像万年历一样的数据(尽管可以简化),就达到公农历转换的目的,这是不可能的。我们能见到的所有公农历转换的软件,都存有多少不等的一些年份的历法数据。 这些数据之中,最重要的是农历的每月天数。因为农历是阴阳历,阴历部分(按月相编的部分)决定月日,阳历部分(按太阳高度编的部分)就是节气。节气基本上是与公历直接对应的,可以较容易的推算;但月相周期与地球公转的关系相对复杂,一般都需要天文观测数据授时,所以农历每月是大月还是小月没有简单的公式。 至于公历和农历的置闰,倒都有一定的方式推算,并不困难。 如果只是天文数据,其实都还是可以算的——因为天文周期十分稳定,我们只要严格地按天文周期推算就可以了。可是还有更为麻烦的一点,就是公历和农历这些历法,并不是完全严格地按照天文上的实际周期进行的,还有许多人为的因素。最著名的就是罗马皇帝几次修改2、8等月份长短,以及儒列历中因计算不准确而人为地去掉了十天等事。中国农历也有因为古代天文观测不准确造成的政府颁布的历法与天象不吻合的(我们不能苛求古人观测的精度)。所以这两部历法都是与一个时期社会有关的东西,也就没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了。 万年历
阴历和阳历有什么区别,怎么换算它们?
每月初一叫做朔,最后一日叫做晦。农历十五或十六或十七叫做望,望的后一天叫做既望 所以每年春节的大年三十并不在同一天。农历的基础是「回归年」和「朔望月」。「回归年」是太阳接连两次通过春分点所需的时间,即365.2422日(365日5小时48分46秒)。「朔望月」是月球接连两次朔(新月)或两次望(满月)相隔的时间,即29.5306日(29日12小时44分3秒)。
由于12个「朔望月」只有354.3672日,跟「回归年」的365.2422日相差超过10日,把相差累积起来便成为闰月。早在公元前五、六百年的春秋时代,中国历法便采用十九年七个闰月的安排
但中国的农历和西藏的农历以及韩国的农历计算方法不一样,一般要相差一二天。
阴历日期是以月亮的圆缺为计月单位,其以逢朔为初一,以月望为十五(大月为十六日),以月晦为二十 九日(大月为三十日)。然而目前记时通常用阳历日期表达,如欲将阳历日期换算成阴历日期可以用以下两种方法:其一是查《新编万年历》,如查1984年6月8日是阴历几日?翻开万年历6月10日是阴历十一,则逆推6月8日是阴历初九。其二可以利用公式推算阴历日期:
设:公元年数-1977(或1901)=4Q+R
则:阴历日期=14Q+10.6(R+1)+年内日期序数-29.5n
(注:式中Q、R、n均为自然数,R<4)
例:1994年5月7日的阴历日期为:
1994-1977=17=4×4+1
故:Q=4,R=1 则:5月7日的阴历日期为:
14×4+10.6(1+1)+(31+28+31+30+7)-29.5n
=204.2- 29.5n
然后用29.5去除204.2得商数6......27.2,6即是n值,余数27即是阴历二十七日。